首页 >> 严选问答 >

管宁割席原文和翻译

2025-10-04 17:41:55 来源: 用户: 

管宁割席原文和翻译】《管宁割席》是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的一则小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两位名士——管宁与华歆之间的友情破裂过程。这则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品德的重视,也体现了儒家“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理念。

一、原文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歆拾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二、翻译

>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地。他们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像对待瓦石一样继续锄地,没有理会;而华歆却捡起来看了看,然后扔掉了。有一次,两人一同坐在一块儿读书,有乘坐华丽车马的人经过,管宁仍然专心读书,而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于是管宁把席子割开,与华歆分开坐,并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三、

《管宁割席》通过两个细节展示了管宁与华歆在价值观上的分歧:一是对财富的态度,二是对权势的反应。管宁坚持清高、淡泊名利,而华歆则表现出对物质和地位的向往。最终,管宁选择与华歆断绝友谊,强调了“志不同,道不合”的交友原则。

四、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
故事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
主要人物 管宁、华歆
故事背景 东汉时期,士人之间交往频繁
关键事件1 见金不取,华歆拾而弃之
关键事件2 同席读书,华歆因外物分心
管宁态度 坚持操守,拒绝与华歆为友
故事寓意 君子之交应以志同道合为基础
现代启示 交友需注重品德与价值观一致

五、结语

“管宁割席”不仅是古代文人交友观念的体现,也对现代人如何选择朋友、建立人际关系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利益与诱惑时,保持内心的坚定与独立,才是真正的修养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