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苟延残喘的意思解释

2025-10-02 03:07:34 来源: 用户: 

苟延残喘的意思解释】“苟延残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极度困难、濒死或濒临崩溃的状态下,勉强维持生命或继续生存。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悲情色彩,多用于描写人或事物在极端困境中挣扎求存的情景。

一、成语释义

词语 拼音 释义
苟延残喘 gǒu yán cán chuǎn 苟:勉强;延:延续;残喘:微弱的呼吸。指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勉强维持生命或继续存在。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见于明清小说或历史典籍中。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或评论中使用较多。

- 感情色彩:带有贬义或悲悯色彩,强调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词语
近义词 苟活偷生、垂死挣扎、奄奄一息
反义词 安然无恙、生机勃勃、蓬勃发展

四、例句分析

1. 例句1:战争结束后,许多百姓在废墟中苟延残喘,生活极其艰难。

- 分析:描述战后人民在恶劣环境中勉强生存的状态。

2. 例句2:这家企业虽然负债累累,但仍在市场中苟延残喘,等待转机。

- 分析:比喻企业在困境中勉强维持经营。

五、使用场景

场景 说明
文学创作 描写人物命运、社会现实等
新闻报道 描述灾后重建、经济困境等
日常交流 表达对他人处境的同情或感慨

六、总结

“苟延残喘”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用来形容在极端困境中勉强维持生命或状态的行为。它不仅表达了生存的艰难,也隐含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命运的无奈。在写作和表达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