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负荆请罪的原文和译文

2025-09-30 04:46:03 来源: 用户: 

负荆请罪的原文和译文】“负荆请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成语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与文臣蔺相如之间从矛盾到和解的故事,体现了宽容、谦逊和团结的精神。

一、原文内容(节选)

>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臣愿奉璧往使。”……

>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于是,二人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译文内容

蔺相如是赵国人,原本是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们的要求。”蔺相如说:“如果赵国不答应给秦国和氏璧,责任就在赵国;如果赵国给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责任就在秦国。权衡两种对策,宁愿答应秦国的要求,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出使呢?”蔺相如说:“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前往出使。”……

于是他让随从穿上粗布衣服,怀里揣着和氏璧,从小路逃回赵国,把璧送回了赵国。……

廉颇听说后,脱去上衣,背着荆条,通过宾客到蔺相如门前请罪,说:“我是个粗鄙的人,没想到将军您如此宽宏大量!”……

从此以后,两人结为生死之交,成为亲密的朋友。

三、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
成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背景 战国时期赵国,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与和解
核心含义 表示主动认错、赔礼道歉,体现谦逊与尊重
原文关键词 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翻译重点 强调蔺相如的智慧与廉颇的知错能改
教育意义 为人处世应有胸怀,宽容待人,团结协作

四、总结

“负荆请罪”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处世态度。它告诉我们:面对错误,应当勇于承担责任;面对矛盾,应当以诚相待,才能化解冲突,建立真正的友谊。这一典故至今仍被广泛引用,作为自我反省与修复关系的典范。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