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辱母案最终判决罪名是什么

2025-09-19 20:29:09 来源: 用户: 

辱母案最终判决罪名是什么】2016年,山东聊城发生一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刑事案件——“辱母案”。案件因涉及母亲被暴力侮辱、儿子为保护母亲而实施防卫行为,最终导致一人死亡,引发了公众对“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激烈讨论。本文将围绕该案的最终判决罪名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案件背景简述

2016年4月14日,山东省聊城市于欢的母亲苏银霞因无力偿还高利贷,被多名催债人员非法拘禁并遭受言语侮辱。在民警到场后,催债人员仍继续对苏银霞进行人身侮辱。于欢见母亲受辱,情绪激动,持刀捅刺催债人员,造成一死三伤。随后,于欢被警方带走,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二、法院判决结果

2017年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有期徒刑五年。2017年6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审理此案,最终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017年12月15日,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后,认定于欢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构成防卫过当,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

三、最终判决罪名总结

项目 内容
案件名称 辱母案
判决时间 2017年12月15日(二审重审)
最终罪名 故意伤害罪(防卫过当)
判决结果 有期徒刑两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
典型意义 明确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推动了司法实践中对防卫权的合理认定

四、结语

“辱母案”不仅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更是一次关于法律正义与道德情感冲突的深刻探讨。最终的判决虽然认定于欢的行为构成犯罪,但也充分考虑了其行为的动机和情境,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与理性判断。该案也促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与适用,推动了法治观念的进一步普及。

如需了解案件细节或相关法律条文,可查阅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及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官方判决书。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