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势不两立指的是什么

2025-08-08 21:05:03 来源: 用户: 

势不两立指的是什么】“势不两立”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两种力量、立场或观点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对立,无法共存或调和。它强调的是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常见于政治、军事、人际关系等领域。

一、成语释义

项目 内容
成语 势不两立
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 形容双方势力、立场或利益完全对立,无法并存或调和。
出处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今沛公先破秦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后世引申为“势不两立”)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敌对关系或激烈冲突。
近义词 势同水火、针锋相对、势如水火
反义词 和睦共处、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示例
政治领域 两国因领土问题势不两立,难以达成共识。
商业竞争 两家公司因市场争夺势不两立,彼此互不妥协。
个人关系 两人因理念不合,早已势不两立,不再往来。
历史事件 秦汉之际,项羽与刘邦势不两立,最终决战于垓下。

三、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口语中较少使用。

2. 情感色彩:带有强烈的对立和冲突意味,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恰当。

3. 搭配对象:通常用于两个或多个对立的主体,如国家、组织、人等。

四、总结

“势不两立”形象地描绘了双方在立场、利益或目标上的根本对立,强调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它不仅用于描述现实中的冲突,也可用于文学、历史、政治等领域的表达,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表现力。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确保表达准确、得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