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严选问答 >

病机十九条详细解释

2025-07-07 12:28:02 来源: 用户: 

病机十九条详细解释】“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至真要大论》,是中医理论中关于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重要总结。它系统地归纳了十九种疾病的病机,涵盖了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和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病理变化,为后世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下是对“病机十九条”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病机十九条概述

“病机十九条”主要从外感六淫和内伤七情两个方面,分析疾病的发生机制。其内容既包括病因、病位、病性,也涉及病势的发展变化,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病机十九条详解(总结+表格)

编号 病机名称 病因 病位 病性 临床表现 说明
1 风胜则动 外感风邪 阳亢风动 手足震颤、眩晕、抽搐 风性善行而数变
2 寒胜则痛 外感寒邪 经络、关节 寒凝气滞 疼痛剧烈、遇寒加重 寒主收引
3 暑胜则汗 外感暑邪 气血津液 气阴两伤 汗出多、口渴、乏力 暑性炎热耗气伤津
4 湿胜则濡 外感湿邪 脾、四肢 湿阻气滞 身重、肢体酸困、舌苔厚腻 湿性重浊黏腻
5 燥胜则干 外感燥邪 肺、大肠 燥热伤津 咳嗽、咽干、便秘 燥性干涩伤津
6 火胜则躁 内生火邪 心、胃 热盛神扰 烦躁、失眠、口渴、舌红苔黄 火性炎上
7 诸风掉眩 风邪犯脑 肝、脑 风阳上扰 头晕、目眩、四肢震颤 风动则眩
8 诸寒收引 寒邪侵袭 经脉筋骨 寒凝筋脉 关节拘挛、疼痛、手足发凉 寒主收引
9 诸气膹郁 气机不畅 肺、胸中 气滞血瘀 咳喘、胸闷、情绪抑郁 气郁则胀
10 诸湿肿满 湿邪内蕴 脾、肾 湿阻水停 肿胀、腹胀、小便不利 湿聚成肿
11 诸痛痒疮 湿热蕴结 皮肤、肌表 湿热毒邪 疮疡、瘙痒、红肿热痛 湿热生疮
12 诸厥固泄 阴阳失调 肾、脾 阴阳逆乱 四肢厥冷、腹泻、便秘、遗精 厥者逆也
13 诸痿喘呕 肺肾阴虚 肺、肾 虚火上炎 咳喘、呕吐、肌肉无力 肺热叶焦则痿
14 诸痉项强 风湿侵袭 颈项、脊背 风湿阻络 颈项强直、活动受限 风湿入络
15 诸涩枯涸 津液不足 肺、肾 津亏液少 口干、皮肤干燥、便秘 津液枯竭
16 诸胀腹大 气滞水停 腹部 气机壅塞 腹胀如鼓、按之有水声 胀者气也
17 诸躁狂越 火热扰神 心、肝 热扰神明 烦躁、胡言乱语、行为异常 火性急躁
18 诸暴强直 风火相搏 肝、肾 风火内动 突然昏仆、四肢强直、牙关紧闭 风火相搏
19 诸病有声 气血瘀滞 肺、胃 气血不通 咳嗽、嗳气、呃逆、腹鸣 有声则气滞

三、总结

“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经典中对疾病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它不仅指导了临床辨证施治,也为后世医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理解并掌握这十九条病机,有助于提高中医辨证水平,增强对复杂病症的判断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季节等因素,灵活运用这些病机进行辨证分析,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